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押大押小赚钱软件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 上游调查 | 398元一次性淡斑骗局:“10多年经验全国连锁店”成立仅3年

上游调查 | 398元一次性淡斑骗局:“10多年经验全国连锁店”成立仅3年

发布日期:2025-05-22 17:41    点击次数:54

\n

“上午淡斑、下午上班”,只需要398元就能一次性搞定老年斑、黄褐斑等脸部斑点。网络上广告打得厉害, 但消费者通过短视频平台到店后,不仅被要求额外消费,甚至有人还出现了“烂脸”的情况。5月初,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根据短视频广告的推荐来到美容院调查。记者注意到,为了增加可信度,商家又出新手法,谎称她们是与某短视频平台合作的门店,并在宣传海报上印制了该短视频平台的标志进行引流。但经该短视频平台核实,该海报系盗用平台标志。而宣传的有“10多年经验”的“全国连锁店”,也只是一家成立不足3年的个体户。

\n

\n

两家不同机构的宣传海报高度相似。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n

消费者投诉被套路进行二次消费

\n

“我是看了短视频平台上的宣传才添加的客服微信,到店的实际情况与宣传内容并不相符。”4月,家住苏州的王女士通过某短视频平台预约了一家昆山市的祛斑机构,到店后却被告知398元是一次体验的价格,想要祛斑还需要再做4次祛斑项目,每次的价格在1980元左右。

\n

王女士表示,她先支付了398元体验了一次淡斑后,又在店员的推销下支付了2000多元进行了去黄气和提亮肤色的项目。她还根据门店要求在家做了7天修复操作,最终发现并没有祛斑的效果,但在多次投诉后,未得到回应。 

\n

上游新闻记者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查询发现,和王女士有同样遭遇的不在少数。记者联系多名有相似经历的女性后被告知,她们均是通过平台引流到线下门店进行祛斑美容的,都被套路进行二次消费,且没有起到祛斑效果。“脸上出现了大面积红肿和干痒的情况。”消费者张女士说,广告中宣传的一次性淡斑,到店后店员告知她们实际是祛斑项目。

\n

黑猫投诉平台信息显示,被短视频平台广告吸引到店祛斑而被骗的投诉仅1年时间就有近百条,涉及全国多地。其中,有消费者投诉称,看到价格只有398元的去斑广告被客服忽悠到店,结果消费了2498元祛斑无效,还烂脸,且维权难。

\n

\n

美容间内杂物随处可见。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n

记者暗访被要求增加项目

\n

根据王女士提供的信息,上游新闻记者通过短视频平台搜索到多家自称398元就能一次性淡斑的门店。号称“上午祛斑,下午上班”“一次就一次,不管是老年斑还是遗传斑”“新店开业,价格公开没有隐形消费”……在对多个不同品牌的祛斑广告梳理后记者看到,近似的脚本话术、字幕和出镜受访者,多个视频的相似度极高。

\n

根据链接,上游新闻记者添加了千某生和V**NG两个品牌的客服企业微信。在前期沟通中,对方均提到自家采用的是科技淡斑技术,不仅能淡斑还能改善黄气、嫩肤、收缩毛孔、细纹等。只需要预付10元左右的定金,就可以享受秒杀价398元的淡斑项目,包括皮肤检测、淡斑和美白嫩肤。其中,千某生客服还特别提到,自家专业解决斑点10多年,很多客人做了一次就没有再过来,很多10多年的斑都是从她们门店处理好的。

\n

两个品牌客服均向记者发送了海报,但记者发现,两个不同品牌的海报,从底色、排版、人物照都高度一致。不同的是,千某生的海报上印有短视频平台的标志,客服称自己是与某短视频平台合作的全国连锁门店。此外,两名客服人员均给记者发送了门店环境的视频作为参考,并承诺不满意可以退款。

\n

根据千某生客服发送的位置,缴纳了10元预付金后,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江苏昆山市紫竹路保利大厦的一家美容机构。门店分设有多个独立的房间,且其中一家还堆积着大量杂物。高跟鞋、纸箱、餐盒等被随意摆放在美容间内。当记者质疑与客服发生的店内环境差别很大时,客服称是由于当日店内客人较多,没来得及收拾。

\n

随后,店员要求先进行简单的护肤项目,在此过程中,店员称要去准备面膜等产品,但问及是何产品时对方并未回应,期间还在不断询问记者的出生年月及身体情况,被问及为何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时,店员称是为了录入系统需要,并承诺不会过多打扰,另需要在护肤前支付尾款。基础护肤结束后,店员将记者带到了一间皮肤检测室,另一名工作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后称,398的项目只能做浅层祛斑,深层祛斑和去黄气、暗沉、痘印、美肤等需要额外增加费用,每个项目单次是1980元。“彻底改善需要4次+1次巩固,每月一次。如果组合做可以优惠。”店员随后向上游新闻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祛斑前后顾客图片,并提到5次后就可以达到祛斑、提亮的效果。

\n

\n

线下门店情况与线上客服表述存在明显差异,且多家门店话术相似。图片来源/微信对话截图

\n

记者表示拒绝添加新项目,只做398元包含的内容。约半小时后,记者被带到另一间独立美容室,一名自称美容师的店员使用设备进行祛斑操作,记者脸部有明显刺痛和焦灼感。美容师称她们采用的是高精肌源调肤蛇摆,将黑色素击碎成粉末状,再通过淋巴代谢出去,达到温和祛斑的效果,而且当天就有效果。“做完会有些发红都是正常现象,一般3到5个小时就能褪红,最慢第二天一早就消除了。”该美容师称,后续7天不能化妆只做基础护肤和防晒,很快就能看到效果。祛斑操作过程仅10分钟左右,全程店员和美容师均未采取消毒措施。此后几日,根据美容师要求,上游新闻记者使用医用冷敷贴等进行修复,但效果并不明显。

\n

另外,根据V**NG客服提供的地址,上游新闻记者来到昆山北门路的线下门店后,发现实际门店环境与宣传内容也不一致,且店员坦言确实无法实现一次性祛斑。当记者问客服发送的是否是门店真实环境时,客服并未解释,且一再要求先缴纳18元定金,到店自己看,还表示昆山就这几家店有这个项目。“为何你们门店的海报和另一家门店的海报是一样的?”面对记者的提问,V**NG客服称系别家盗用。 

\n

5月4日,根据千某生客服提供的海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短视频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及客服,经该短视频平台核实,标注平台标志的海报系盗用平台标志。该平台从未与涉事门店合作,对店家违规使用平台标志的情况绝不姑息。

\n

针对该情况,千某生客服人员称会有售后人员进行对接,17时10分左右,售后客服人员回应记者表示:“目前无法处理,可以等待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理结果。”

\n

\n

不太门店的广告话术几乎相同。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n

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n

根据支付凭证,上游新闻记者发现,收款方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祥坂街的一家名字颜X美的美容店,主要经营范围为生活美容服务,成立时间为2022年6月,系个体工商户。成立时间不足3年,而不是客服提到的十多年经验的全国连锁店。

\n

根据掌握的情况,上游新闻记者向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福州市台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投诉。5月4日中午,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表示,线索已分至台江区宁化市场所进行处理。昆山市12315客服称,目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进行调查。同时,两家祛斑机构的短视频广告已被平台下架处理。

\n

此前,淮安市卫健部门和昆山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发布相关的消费提示,其中,昆山的案例中提到,李女士无意间在某平台刷到一则“398祛斑套餐”广告,随后预约到店使用“398祛斑套餐”。然而享受服务后,又被忽悠做了“皮肤检测”“去眼袋”“焕颜淡斑”等一套流程,消费金额高达一万多元。李女士随即拨通12315热线进行投诉。

\n

接到投诉后,市场监管人员前往该美容店,与负责人了解具体情况。经过调查确认,消费者原先确实是想仅用398的套餐即可,但是在店经过皮肤检测后,商家以“皮肤管道堵塞”“皮肤亟待保养”等话术推销配套产品,介绍通过购买配套服务可达到“排出黑色素”“补充肌肤营养,改善受损皮肤”等效果。李女士用完后发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经调解,该美容店退款。同时,工作人员对美容店“低价引流+线下升单”行为进行警告教育。

\n

淮安市卫健部门则提到,商家的套路一般是低价引流、捆绑销售、情感围堵等多种手段频出,让一众消费者多则充值几万元、少则充值几千元消费,等消费者的面部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后,这些商家便换上一副面具,强词夺理,拒绝担责赔偿。

\n

淮安市卫健部门表示,很多消费者对于“医美”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高端的保养方式,但是医美的“医”是医疗的“医”,医美的本质是一种医疗行为。日常经常接触的激光类医疗美容项目,究其根本是利用光的不同波长频率刺激皮下组织,不同的人群对于光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并不相同,在生活美容场所操作的人员对于人体面部解剖学并不了解,不知道不同波长频率的光会对不同类型的人体面部造成怎样不可逆的损害。一旦产生“激光灼伤”等严重伤害时,都将是不可逆的。 

\n

\n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介入,相关视频已被平台下架、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n

此外,包括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科主任医师在内的多名皮肤科医生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科技淡斑是通过光能、热能或化学手段精准分解黑色素,配合皮肤修复实现均匀肤色。目前主流方式包括激光、光子嫩肤、化学焕肤等,需根据斑点类型(选择针对性方案,同时配合严格防晒和屏障修复。

\n

“以上无论是哪一种,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次,且需要多次治疗,操作不当还会出现感染、皮肤红肿、干燥或脱皮以及色素不均的情况。广告中398元一性淡斑就有效果的情况在目前的技术层面很难实现,属于夸大和虚假宣传。”相关皮肤科医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起斑,应加强皮肤护理,出门时做好防晒,避免皮肤长时间接受紫外线的照射,皮肤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选择有资质的医美机构。

\n

“其实此前也看到过类似的广告,但没相信,这次本也是无意间添加的客服企业微信,如果不是客服发来带有平台标识的海报,我也不会相信。”王女士说。 

\n

针对消费者如何维权及商家、平台应承担哪些责任,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商家这种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的行为,涉嫌构成消费者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消费者因美容行为导致烂脸所支出的合理医疗费用,有权要求商家赔偿。

\n

同时,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n

付建认为,短视频平台一般不知道或不应知道美容院的虚假宣传行为,所以平台通常不承担直接责任。但平台如果接到举报投诉情况,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虚假宣传事实上没有禁止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商家承担连带责任。

\n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上一篇:自费交错社保了?退休少领几千元!这些坑你踩了吗?
下一篇:白酒年报|上市白酒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11% 酒鬼酒、金种子酒、古井贡酒销售费用率最高